电力市场运行前要进行模拟运行,加强对市场运行情况的跟踪了解和分析,及时修订完善有关规则、技术规范。
扩大规划的覆盖面,增强权威性和科学性,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各种电源建设和电网布局应严格按规划有序组织实施。4.明确过渡期间电力直接交易的输配电价政策。
拥有自备电厂但无法满足自身用电需要的企业,按规定承担国家依法合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政策性交叉补贴后,可视为普通电力用户,平等参与市场购电四是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可派员参加市场管理委员会有关会议。加强电网公平接入、电网投资行为、成本及投资运行效率监管。充分发挥第三方征信机构在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参与自主交易的电力市场主体应向政府引入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备案。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有效竞争。四、重点任务(一)推进输配电价改革1.开展输配电价摸底测算。在科技创新上,五大发电集团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上半年共处置低效无效资产20项,收回资金12.72亿元。坚持效益决定分配,合理确定与企业竞争能力、岗位贡献相适应的职工收入水平,落实收入能增能减。其中,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国企僵尸企业和开展特困企业专项治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上半年完成电源投产容量全部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和百万千瓦高效火电机组的基础上,大唐集团下半年仍要继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占有和开发,要在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中转方式、调结构。
华电集团继续加大水电和优质风光电资源的开发力度,并超前谋划2017年风光电投产计划安排。华电集团坚持清洁高效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将集团发展聚焦点放到提高能源转化效率上,如加强智能发电、节能减排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互联网+环保监督平台建设,推进超低 排放技术改造等。
去产能,去库存结构调整助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同时,存量调整力度也应加大,通过整合重组、清理处置等方式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变革体制机制及管理方式等提升资产配置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流程再造等手段提升运营效益。对此,国电集团用58项具体措施予以响应,实施新机生效、治亏见效、降本增效经营策略,千方百计稳住火电经营业绩,提升清洁能源利润贡献,推动煤炭产业整体脱困,加快综合产业瘦身健体,存量资产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营绩效保持总体稳定。华电集团同样将目光锁定于电力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区域一体化营销体系建设,成立蒙西、贵州、四川3家区域售电公司,广西公司成功参与广西电力交易中心,乌江公司参股配售电项目进展顺利。
华能集团将质量和效益理念融入发展全过程,把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降成本,去杠杆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是中央企业必须承担的重大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他们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对象,也用实践印证着其成为改革推进者和引领者的决心和信心。未来3年,国电集团还将退出煤矿10个,规模589万吨 /年,分流安置职工6974人。
五大发电集团加大成本费用管控力度,坚决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确保实现营业成本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加快营销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8家省级营销公司和1家区域性售电公司,还参股了1家售电公司,并积极推进燃料、物资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市场化改革,国家电投从总体方案设计、基础管理配套、试点先行突破三个方面全面铺开,目标是建立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落实 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国家电投提出,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实际,积极探索员工持股制度,争取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通过集中招标相对概算节约采购资金64.17亿元,平均节资率为17.08%。补短板,建机制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在管理创新上,集团管控和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五大发电集团的改革重点,落实国资国企改革部署,顺应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全面加强企业市场化运营组织架构建设。年内退出煤矿18处,退出产能357万吨。华能集团研究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进存量资产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部分新建能源项目中,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而清洁能源板块也的确推动了国家电投经济效益的逆势增长上半年实现利润73.65亿元,同比增长8.69%,在五大集团中唯一实现正增长。
积极发展能源服务业,加快由能源生产型向能源生产与服务并重转型。并通过建立健全科技研发资金筹集、激励考核等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实实在在的效益。
为此,华电集团专门成立了三项任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与相关二级单位签订了责任书。下半年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创新,认真分析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加快完善科技决策机制,积极探索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加强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国家电投将增量优化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强调企业资源向电力核心业务调整,向核电、水电、新能源等清洁能源调整,向电站服务业、国际化、综合智慧能源、配售电、节能环保、金融等新生动能调整,向适应新常态转换快、经济增长潜力大的地区 调整,向资产证券化方向调整。创新发行永续债、境外永续美元债、首批 绿色公司债等债券品种,综合利率同比降低1.2个百分点。
五大国有发电企业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与实践。2016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资产负债率均呈下降趋势,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升。成本管控、效益否决是中央企业提质增效的核心要求。而推进存量调整,则要突出燃煤机组节能减排改造,突出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任务。
大唐集团强调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今年以来实现可控费用44.91亿元,同比减少8.64亿元。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每一项都与国有发电企业息息相关。
2016年以来,国电集团电源投资占比82.8%,其中清洁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为74.4%。大唐集团今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509件,新增承担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1项,继续保持五大发电集团领先水平。
国电集团坚持有进有退,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取消6个火电项目,缓建了几个煤电项目,重点资产处置项目有序推进。国电集团认为,电力市场的竞争正加速从火电领域向清洁能源领域延伸,现阶段提高清洁能源产业贡献度对于发电企业至关重要。
大唐集团同样将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视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并贯穿于2016年全年。国家电投要求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人工成本、生产运行、管理费用等方面完善成本控制的制度和标准。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推动企业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增长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根据华能集团最近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73%的火电机组为热电联产机组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低碳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4600万千瓦,水电、风电装机分别突破2000万千瓦、1500万千瓦。
纵览五大发电集团2016年以来工作重点,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成为了各企业全力调结构、促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年度目标。大唐集团提出,提质增益必须从项目源头抓起,全程体现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确保项目都能建成精品工程。
大唐集团制定了集团公司大部制改革区域一体化管理工作推进方案。增量发展空间越小,越要强调价值思维、效益导向,越要强化精品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
华电集团在提质增效实施方案中形成了55个改善指标和88项管理工作事项,确定了6个主要改善指标和8项重点工作任务。华电集团年内退出煤矿18处,退出产能357万吨,暂缓建设1500万千瓦煤电项目,处置低效无效资产20项,收回资金12.72亿元。